绞股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地标力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复制链接]

1#
到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map/

“别看包装上这个小标不起眼,有了这个标,咱这柑橘就不愁卖不了好价钱。”10月下旬,站在一车黄澄澄的柑橘前,丁德宽乐呵呵地说。

丁德宽是城固县果业技术指导站站长,他口中说的“标”就是“城固柑橘”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标识。借助地理标志的品牌力量,城固柑橘在市面上的收购价比其他产区的柑橘每斤高出至少0.8元,即使今年柑橘市场受疫情影响,城固柑橘仍然供不应求。

近年来,陕西大力实施以地理标志产品为核心的品牌化战略,通过打造地理标志品牌,在发展区域经济、助力脱贫攻坚中结出累累硕果。目前,全省共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6个,地理标志商标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核准企业家。“地标力量”已经成为陕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升值:有品牌更有价值

深秋,登上城固县桔园镇桔颂长廊,万亩橘园尽收眼底。城固县种植柑橘已有多年历史,绵延23万亩的柑橘林是我国北缘地区最大的优质柑橘生产基地。酸甜适口、色泽鲜艳、皮薄汁多的柑橘是城固县橘农的致富“金果子”。

“获得地理标志认证前,城固的柑橘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收益并不高。”丁德宽说,年城固柑橘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全县柑橘产业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在商标品牌的引领下,城固柑橘的市场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连年攀升。年,城固柑橘品牌评估价值增至25.83亿元,果品畅销全国20多个地区,甚至远销俄罗斯、中亚等地。

无独有偶,位于秦川腹地的咸阳市,旬邑马栏红苹果也在获得地理标志商标认证后“身价”大增。

年,旬邑县成立苹果产业协会,在全县推行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管理,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逐步叫响“旬邑马栏红苹果”品牌。年,“旬邑马栏红苹果”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苹果品质和产业“含金量”得到双提升。

“过去论斤卖,现在论个卖。我手里这个‘秦脆’苹果,一个能卖到20元呢。”旬邑苹果产业协会会长张爱玲说,“目前,全县苹果种植面积已扩展到50万亩,年产量达53万吨,产值18.2亿元。”

据统计,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的收购价格,较保护前普遍提高了15%以上,零售价格超过同类产品30%以上。

延链:小产品变成大产业

“从北京辞职回到山沟沟里养猪,身边的人都很不理解。”谈起自己的养猪经历,24岁的刘雪霏颇为感慨,“其实我养猪也不是盲目养的。我是土生土长的镇巴人,冲着‘镇巴腊肉’这块金字招牌,只要我能养出高标准的生态猪,肯定能干出一番事业。”

刘雪霏年纪不大,但他的创业思路很清晰。“几年前在超市看到散养黑猪肉的售价每斤高达元,我非常震惊。转念一想,我的家乡镇巴山好水好,家家户户的猪都是山坡散养,不仅吃野草,还能吃到山上的中草药,而且‘镇巴腊肉’远近闻名,肯定不愁销路。”满怀憧憬,刘雪霏走上了养殖生态黑猪的创业路。

建厂房,买种猪,学养殖……从5头母猪养到后来的60多头小猪,20岁出头的刘雪霏摸索出了自己的养猪经验。年底,刘雪霏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灵姐儿养殖专业合作社,他养殖的黑猪基本上都被加工成了美味的镇巴腊肉,他的合作社也成功融入镇巴腊肉产业链的前端。

年12月,镇巴腊肉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镇巴县的腊肉产业从繁育养殖,到建立全产业链的追溯体系,一步步走上了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新阶段,成为助力山区脱贫、群众增收的“主力军”。

年,刘雪霏与镇巴腊肉生产龙头企业陕西镇弘蜀乐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签订了长期收购合作协议,保证了黑猪的销路与价格,同时他也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建立起可追可控、标准化林下黑猪养殖基地。

“为了推进腊肉产业迈向高规格发展行列,我们举全县之力形成腊肉产业发展‘一盘棋’,全方位打造产业链。”镇巴县市场监管局镇巴腊肉产业办主任朱联旭告诉记者,“去年10月,我们上线运行了镇巴腊肉全产业链质量安全溯源体系,通过大数据服务平台和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严格把控生猪养殖、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标识等环节,进一步提升镇巴腊肉产业品牌化。”

截至去年底,镇巴县腊肉产业化项目带动分散养殖户户以上,其中80%以上为贫困户,分散养殖生猪近1万头,腊肉总产量达到吨,总产值近1亿元。

富民:鼓起群众钱袋子

10月29日,正值魔芋收获季,在岚皋县蔺河镇蒋家关村林下种植魔芋合作社,几名村民坐在堆积成山的魔芋堆前,弯着身子对手里的魔芋进行刮芽、分拣、清洗……一旁运送魔芋来收购站的村民忙着卸车、称重。

“车上这十几袋魔芋是昨天刚挖的,最近的收购价是3元一斤,这一袋就有60多斤,瞧,我拉这一车能卖两三千元呢!”蒋家关村曾经的贫困户叶文河高兴地说。

“别看魔芋长得不起眼,对我们蒋家关村来说,它可是实实在在的‘金疙瘩’。”蒋家关村党支部书记伍先忠说,全村老少能过上好日子,走上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道路,靠的就是魔芋。

近年来,岚皋县聚焦“一县一品”发展魔芋产业,年,岚皋魔芋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截至目前,岚皋县魔芋种植面积已突破10万亩,年产量达9万吨,培育加工企业5家(规模以上2家),全县户名贫困人口通过嵌入魔芋产业链实现增收脱贫。

在陕南,“地标力量”成为平利县茶饮产业发展的“推动器”。依托“平利绞股蓝”“平利女娲茶”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利县将茶饮产业打造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截至目前,全县茶叶和绞股蓝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年产茶饮产品1.39万吨,年产值实现15.5亿元,全县余户贫困户、2.4万贫困人口因茶致富,尝到“金叶子”带来的甜头。

“近年来,全省坚持在脱贫攻坚总体格局中谋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发,积极探索实施‘一县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模式,坚持‘保护一个产品、做强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推动一方发展’的思路,在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陕西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地标力量’。”省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说。(记者段承甫文/图)

作者/来源:陕西网

内容如有不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