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12月4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举办的第八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暨年度“步长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武汉隆重举行。
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共授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44项,其中我院三项成果喜揽嘉奖。李琦主任领衔的成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关键技术和推广应用》、詹松华主任领衔的成果《头部穴位针灸实时fMRI研究平台的研发》、胡义扬主任领衔的成果《基于传统复方和均匀设计发现中药有效组/成分复方的方法和实践》均荣获二等奖。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组成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依法成立的社团法人,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其主要宗旨是团结广大中西医结合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科技咨询工作,为我国人民的健康服务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获奖项目展示
1.项目名称:《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关键技术和推广应用》
获奖等级:二等奖
完成人:李琦、王炎、蔡国响、周利红、季青、刘宁宁、贾茹、张必萌、冯媛媛、孙筱婷、霍介格、曾普华、龚航军、朱惠蓉
本项目属于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领域。
大肠癌发病呈上升趋势,我国大肠癌的五年生存率远低于与欧美,术后高转移率是临床上重要的医学难题。针对大肠癌的治疗特点和术后转移预防、转移后治疗、中晚期治疗等三个关键阶段,项目组从病-证治-方等入手,采用病证结合、临床与基础相结合开展了中医药防治大肠癌转移的研究,形成了以下科技创新:
1.发现大肠癌病机特点、证候规律,确立大肠癌不同阶段中医药方案。(1)首次发现脾虚湿热是大肠癌的核心病机,肾精亏虚是大肠癌转移的促进因素。(2)建立补肾填精防治术后转移,中期健脾解毒配合化疗,晚期治以健脾补肾、祛瘀解毒散结法。
2.率先建立早、中、晚期大肠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系列方案,开展了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提高了临床疗效。补肾填精法使术后转移风险降低40.1%,术后3年转移率低于对照组(22.9%vs31.4%),中位无病生存期高于对照组(84.6%vs73.1%);健脾解毒法降低大肠癌分子靶向耐药,降低疾病进展风险3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2.7个月(9.59月vs6.89月);总生存期延长5.7个月(25.6月vs19.9月),成果发表于FrontPharmacol(IF:4.)。
3.揭示大肠癌证候生物学基础和中医药防治大肠癌的效应机制。首次发现肾虚证大肠癌肿瘤微环境改变和促进转移机制,揭示补肾解毒方通过调节成纤维细胞激活、巨噬细胞M2型极化和脂肪代谢重编程调节肿瘤微环境抑制大肠癌转移的机制,发现健脾解毒方抑制大肠癌化疗耐药的机制,成果发表在CellMetab(IF:22.),Nat.Comm(IF:12.)和PNAS(IF:9.58)。
4.建立新型中药纳米递送系统,主动识别肿瘤和癌基因,达到精准治疗,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等肿瘤提供了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发表在JBiomedNanotech(IF:7.),JMaterChem(IF:6.)等。
本项目创建了早、中、晚期大肠癌的病证结合治疗体系,建立了中医药预防大肠癌转移、中医药联合化疗、中医药为主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系列治疗新方案,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编写专家共识2部,在21个省市80余家单位推广应用,海内外16个国家和地区患者获益,惠及超过人次。主编《中西医结合大肠癌诊疗学》,作为主要成员编写《新冠肺炎流行期间肿瘤患者中西医结合防护专家共识》,海内外发行。
发表论文篇,SCI收录86篇,其中Nature子刊、Cell系列、PNAS各1篇,总影响因子分,最高22.分,论文被引余次,单篇高次。授权专利7项,编写教材1部,出版专著4部,举办各类学术会议12次,应激学术报告47次,培养博士后、硕博士生62名。
2.项目名称:《基于传统复方和均匀设计发现中药有效组/成分复方的方法和实践》
获奖等级:二等奖
完成人:胡义扬,冯琴,彭景华,李雪梅,李红山,刘平,唐亚军,孟胜喜,赵瑜,陈少东,苟小军,陈亮,田华捷,刘林,刘倩,冷静
本项目属于中医药基础研究领域。
如何研究物质成分明确,并具有传统中药复方配伍增效和多途径药理作用特点的中药有效组/成分复方,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努力方向之一。本项目提出并论证了“在中药有效组分被不断揭示的前提下,遵循传统有效中药复方的治法和配伍方义,选取复方中已知主要有效成分,运用均匀设计数学模型,可筛选到理想疗效的有效组/成分复方。这种成分复方具配伍增效的整合效应,可重现中药复方对人体多个靶点发挥调节的优越性”。
本项目分别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验方祛湿化瘀方和抗肝纤维化中成药扶正化瘀胶囊作为母方,以其各方中的已知有效成分通过均匀设计进行筛选、验证。并针对所获得的中药有效组/成分复方开展配伍增效和作用机制研究。主要创新点:(1)提出并论证了基于验方和均匀设计,是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复方的方法学途径之一;(2)发明了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的成分复方GC方(栀子苷合绿原酸特定配比),疗效优于母方;(3)发明了抗肝纤维化疗效显著的组分复方CKJ方(虫草多糖+苦杏仁甙+绞股蓝总皂苷特定配比),与母方疗效相当;(4)揭示了GC方的重要作用靶位是肠道菌群及其FXR诱导的胆汁酸代谢,以及CKJ方的作用于TGF-β1/Smad信号通路和肝细胞凋亡的关键机制.同时证明了组分复方配伍增效和多途径药理作用特点。
本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5项,CKJ组分复方入选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候选药研究。已获得中药成分复方专利授权3项。发表相关论文61篇,其中SCI收录20篇(总影响因子52.2)。其中发表的20篇SCI论文被引用次,39篇中文论文被引用次。查新结论:(1)国内外未见相同研究的专利报道;(2)国内外未见相同研究的成果报道。参加国际会议大会发言交流2次,国内会议特邀报告13次。培养国家百千万人才1名、上海市领军人才1名、博士11名,硕士5名。目前通过验方和均匀设计进行中药有效成分复方的研究已在国内如上海、广东、福建、浙江、河南等较广泛的开展。
3.项目名称:《头部穴位针灸实时fMRI研究平台的研发》
获奖等级:二等奖
完成人:詹松华、谭文莉、马文、杨玉婵、杨烁慧、康英杰、陈义磊、陆方、龚志刚、李一婧、沈卫东
本项目属于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领域。
本项目根据临床实际突出问题,通过上海市卫健委中医药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大课题《针灸实时功能MRI成套装置的研发》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头部穴位针灸实时fMRI研究平台”的建设,全面研究成功:(1)头针专用fMRI线圈;(2)磁体机房内适用的电针刺激仪;(3)高级fMRI数据处理和快速图像重建的配套软件。国际首创头部穴位针灸实时fMRI采集和科研的平台,克服了头部针灸fMRI的线圈限制和不能实时采集数据的技术难题。并经过数年研究,成功研发出2个成熟的产品:(1)头针专用fMRI线圈。该线圈采用网格状镂空设计,保留头针穴位的空间,达到大部分头针fMRI研究无障碍的水平。而且采用软体半固定的设计,可以适合头颅大小进行贴合头部形态的调整,使信噪比超过相似通道数的线圈,图像质量更好。已申报专利,发明专利申请号.8。该线圈已经通过工程学检测和安全性研究,发明专利正在审核中。(2)磁体机房内适用的电针刺激仪。该装置的研发成功,使针灸研究可以在受试者研究者同室、即时刺激和fMRI成像采集的理想境界,减少了针灸刺激后间隔一定时间做fMRI时效应减弱的难题。已申报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号是ZL.3。
该项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不单是形成了成熟的产品,而且在针灸fMRI研究中克服了头颅线圈遮盖头部穴位使头针的fMRI研究无法进行的技术难题。该项发明,使头部穴位的fMRI研究切实可行,填补了国内和国际针灸fMRI研究的空白。而且,由于耐磁场的电针刺激仪的研发成功,使针灸效应的实时fMRI信号采集成为可能。项目组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数项。
原标题:《我院在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收获三项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