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看幸福怎样超越GDP
在近日召开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知识和*策”第四届世界论坛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公开表示,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个哲学命题和主观感受,准确测度是个很大的挑战,对此统计界和经济学界要十分清醒。马建堂特别强调,只有GDP,可能不一定幸福;但如果没有GDP,一定不会幸福。“所以,我们需要的是超越GDP,而不是抛弃GDP”(10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 最近,“幸福”成为络热词之一,不仅央视推出“你幸福吗”大型调查活动引发舆论热议,而且马建堂关于幸福以及幸福与GDP关系的论述同样广受关注。这说明,从官员、媒体到公众,对公众幸福的关注越来越多。显然,无论是*治改革还是经济增长或是社会发展,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公众的幸福感。从某种程度来说,“幸福”成为热词,也是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种折射。 尽管不同时期都有幸福与不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与感受也不同,但很显然,当很多人都在谈论幸福时,说明我们这个社会的幸福感总体上大大提升了。不过,究竟哪些人幸福、哪些人不幸福;因为什么而幸福,又因为什么不幸福,理应进行调查统计、研究分析,然后对症下药,以便解决某些共性问题,让更多人从不幸福变幸福,让社会更和谐。 如马建堂所言,准确测度幸福确实是个很大的挑战。但是,不等于不可以测度,关键在于想不想测度、如何测度、测度之后怎么办。之前,关于幸福的测度其实很多,比如,央视就围绕“国民幸福”进行过大调查;还有高校围绕“农民工幸福感”进行过调查和排名。尽管各种幸福测度有某些不足,但至少在积极关注幸福这一民生问题。遗憾的是,国家统计部门尚未正式开展幸福测度工作。 显然,国家统计部门最应该开展幸福测度,因为幸福测度结果也是检验经济发展是否失衡、社会分配是否公平、社会保障是否健全、公共福利是否合理等重大公共问题的一项不可缺少的考量指标。虽然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感受,但多数人的幸福与不幸福总能揭示出很多共性问题。因此,统计部门要像重视GDP调查统计一样重视幸福测度,把测度结果作为社保、教育、医疗等领域*策决策的重要依据。 至于如何测度幸福,完全可以公开讨论。比如,统计部门可以把草拟的测度方案进行学术论证,然后征求民意。当然关键问题是,统计部门有没有决心把幸福测度正式纳入工作职责?有没有迎接挑战的信心? 长期以来,GDP是统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与我们一贯重视GDP有关。然而,今天我们必须向“幸福”转移,因为公众幸福与否才是检验经济发展成果的最终标尺。当然,重视幸福并不是要抛弃GDP,而是要让幸福测度结果在公共决策依据中排第一,GDP统计结果排第二。正如马建堂所说,幸福要超越GDP——这正是公众长期所期待的,也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在,我们不需要去考虑幸福能不能测度、幸福该不该超越GDP,而是要考虑幸福如何测度、幸福如何超越GDP。在笔者看来,首先统计部门要重视幸福测度,对于幸福超越GDP不能是说说而已,而是要尽早把幸福测度纳入到统计部门职责中,制订测度方案,征求社会意见;其次是有关方面把幸福测度结果纳入官员*绩考核、地方评比等,所占比重应超过GDP;再者,把幸福测度纳入法治化轨道,让这项工作制度化、定期化、规范化。另外,还应鼓励各种社会机构进行幸福调查,以弥补官方统计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