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爱的蘑力转圈圈,村民乐了 [复制链接]

1#

三合村香菇喜获丰收,工人们正在剪摘香菇。

进入12月,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三合村的香菇场依然热闹,附近的男女老少齐上阵,摘菇的、剪把儿的、装箱的……大家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笑容。

三合村余户村民中有余户贫困户。平利县政协办公室负责帮扶三合村。如何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拔掉“穷根”?是平利政协人不断思考的问题。

平利县政协扶贫干部走访贫困户

县政协主席魏传利组织村上“四支队伍”经过反复考察、探讨,脱贫致富的发展思路逐渐明晰:得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香菇、绞股蓝、花椒、油牡丹等特色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务工、入股分红多种途径帮助贫困户增收。

年10月,县政协投入20万元、西安医院投入27万元作为村集体资金占股51%,成立平利县三合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成香菇生产大棚16个、烘干房2个、冷库1个、分拣车间1个,并注册“皞皇山”食品商标。到了食用菌种植和采摘丰收时节,居住在附近的村民都来务工,每年专业合作社仅务工人员工资支出就达18万余元。

由于实行了贫困户入股分红模式,在三合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里,72户贫困户既是务工人员也是“股东”。合作社法人张华说:“这种‘合作社+贫困户’的入股分红扶贫运行模式,既能让贫困户有‘主人翁’意识,也能实现贫困户的长效稳定收益,还能为合作社发展增添资金动力,大家都高兴!”

三合村的贫困户胡红兵,以前靠在外务工勉强维持生计。过年回家时看到日渐兴旺的食用菌产业,他寻思着,种香菇既有稳定的产业收入还方便照顾家人,但苦于手头没钱又担心销路。县政协秘书长、三合村脱贫攻坚总队长王光满找上门来。考虑到胡红兵家的实际困难,王光满决定采取“孵化基地”带动模式和他签订“种产销”一条龙合作协议。由食用菌合作社技术员指导胡红兵搭建厂棚,合作社先将菌种养好让他带回家种植,出菇后合作社再以市场价全部回收。

资金、种植技术和销路问题都有保障,胡红兵的心里有了底。说干就干,胡红兵按扶贫政策办了产业扶持贴息贷款,建了厂棚,合作社赊给他袋食用菌。有技术员经常手把手做技术指导,胡红兵头两茬香菇收了多斤,从种到收仅8个多月时间就有了1.7万元的收入。看到胡红兵通过这种“帮产代销”的模式慢慢富了起来,周边的农户纷纷赶到合作社要求参与合作种植香菇。

就这样,三合村的香菇产业成了当地有名的特色扶贫主导产业之一。三合食用菌合作社每年生产菌袋8万多袋,年出产鲜香菇28万斤左右,收入达万元。

为了将这些新鲜香菇迅速销售出去,县政协和西安交大一附院商议,将三合村的香菇与西安的“第一书记扶贫市场”、交大的“菜篮子”工程对接,每年西安交大一附院还负责销售30余万元的香菇。

安康市政协调研组在三合村调研香菇产业

12月12日,三合村食用菌合作社取得了商品SC认证,接下来香菇就可以“凭证”进入各大超市销售。有了这些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平台,三合村的香菇再也不愁销路。

短短几年,三合村的食用菌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扶贫效应可喜。三合村又通过“土地入股”与产业大户合作的方式成立“三合绞股蓝合作社”发展绞股蓝亩,建立“绞股蓝”科研基地。成立“万兴专业合作社”发展大红袍花椒亩,套种黑花生50亩。成立“森泰养牛专业合作社”年出栏育肥牛余头。还发展种植油牡丹亩,生态猪零散养殖余头。“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运行模式在三合村扎根结硕果。

如今的三合村如其名般“天地人合”,一条条沟河清澈见底,一片片绞股蓝园碧波荡漾。平坦的通村水泥路蜿蜒相连,一排排青瓦白墙的徽派民居矗立其间,满眼勃勃生机,处处风景如画。“三合人”正朝着更幸福、更美好的方向前行。

记者:路强何娟

编辑:刘聪

审核:周佳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