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西北的名茶大县。
这里,是全国绞股蓝生产第一县。
这里,是陕西有机茶基地县。
这里茶园遍布,陈陈相因,茶树满山满川。
丰富的茶园景观,厚重的茶文化积淀,淳朴的民风与茶俗,在此相映成趣。
地处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少险山恶水,多肥田沃土,是一方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青峰历历,山峦的弧线,显得那么柔和;小溪潭幽,山峰的倒影,是那样的静雅;白墙青瓦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树环绕,花木葱笼的山凹里、杨柳依依的小河边。处处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景画。
向阳坡里的茶园中,茶姑数人,如花点缀。茶歌嘹亮,悦耳动听。风舞岸柳,绿杨迷眼,翠竹临风摇,白鹭悠然飞。
“绿风吹来约,暖悠悠,漫山遍野披彩绸。啊,歌飞茶山坡,风舞堤岸柳,稻花香十里,碧波荡轻舟,山里人,乘着绿风阔步走上小康路”。
这就是茶乡平利,到处都是愉快劳作的风情画,是美丽中国的一个缩影,是中国最美丽的乡村。
自古名山出名茶。以女娲山为代表的平利的山,云遮雾罩,百草丰茂,土质肥沃,是茶树生长的理想环境。
春夏时节,你走进平利,随处都能见到绿风吹拂,如绣似缎的茶山。嗅到的是清新富氧、弥漫着幽幽茶香的空气。听到的是婉转的茶歌——“三月艳阳天,村姑满茶山,巧手如蝶舞,茶歌声声漫”。
唐代,平利属山南茶区,岁赋以茶为主。今天的平利,有高效密植茶园20万亩,年产茶吨,茶经济占农民收入三分之一强。“女娲”牌系列平利绿茶,以其卓越的品质和制作加工的精良,获得全国名茶评比的多项殊荣,蜚声海内外。茶园是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主要财源,也是平利乡村随处可见的生态旅游风景线。
平利茶文化,历史悠久。考古发现,有唐代煮茶的的青瓷茶注子。博物馆里,宋、明、清各代的茶具都有珍藏。还有一把价值不菲的“孟臣制”紫砂壶。
近年来,平利着力搜集民间传承的茶文化,茶艺,将那些和谐友善、热情淳朴、安逸休闲、亦粗亦精、或浓或淡、古风犹存的休闲茶文化样式一一复活,成为平利休闲慢生活中异彩纷呈的亮点。
平利的功夫茶,典雅宁静;农家茶,质朴内秀;盖碗茶,儒雅从容;绞股蓝茶,妙趣横生;还有以互动为看点的具有闹剧色彩的《婚俗茶》,以及突出八仙文化的《仙姑茶》,《瓦片茶》…
平利一批表演茶艺的质朴内秀的布裙村姑,已经获得了“中华茶艺之星”的殊荣,走出陕西,甚至跨越了国门代表国家参加了“俄罗斯中国年”文化活动,形象生动地传播了平利的“女娲”茶品。
在平利的大山里,生长着一种无名的野草。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名从山里走出去学医的后生,受民间草药郎中的启发,发现并研究分析出了它调节生理机能,抗衰老,抗癌变的神奇药用价值,以此开发出了系列保健药品和保健饮品,被医学界称为人类健康的“福音草”,它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福祉。这种草,学名叫绞股蓝,今天的平利,已享受到国家批准的绞股蓝原产地保护。
这里的绞股蓝园地有五万亩。
绞股蓝嫩茎制作的绞股蓝龙须茶,品饮这种茶,是一种艺术享受,一杯在手,叶芽浮动,如龙蛇之舞,生动可爱,很富观赏性。经常饮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保健的目的,真是妙不可言。
地以茶名,民以茶富;茶乡平利,美在茶,茶乡茶农,致富靠茶,未来的出路也在茶。
茶乡深情在等你,请到茶乡来。
文/黎胜勇图/李汉成
编辑:赵福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