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株草年销500万51岁独手老汉卖草致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最好治疗方法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574090.html

竹溪县位于湖北省西北边陲,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保护涵养地。秦巴大山的阻隔、这里交通不畅,信息闭塞。这里的乡亲们居住在纤尘不染之净地,祖辈守着绿水青山过苦日子。

盛夏七月,万木葱茏。在一次采访途中,巧遇正在地理采摘绞股蓝的残疾人柯昌军,闲聊之际,我们被他的身残志坚,勇于拼搏的意志和不等不靠的致富精神所感染。柯昌军今年51岁,孩童时不小心跌倒在火炉里,左手被烧坏,导致终生残疾。柯昌军的母亲张清秀是竹溪原种场技术骨干,早在年就开始栽培绞股蓝,研制龙须茶和龙珠茶。年,柯昌军转掉县城百货副食店,携带妻儿回家跟母亲学做绞股蓝茶。

年,柯昌军组织村里68名贫困村民,以林边地出资方式共同成立竹溪县柯氏军梅绞股蓝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合作社现已发展绞股蓝标准化种植基地余亩,建设绞股蓝茶标准化生产车间平方,配备杀青机、揉捻机、网带烘干机等制茶设备,走上规模化量产的道路。

家住中峰镇彭裕沟村的石丛珍,早年靠丈夫陈海军打工抚育着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年,陈海军在嘉峪关打工,在坐车途中不幸翻车,摔成半身不遂,从此丧失劳动力。既要照顾残疾的丈夫,还要供养两个孩子上学,石丛珍一家从此陷入困境,成为村里贫困户。

为帮助石丛珍走出困境,在柯昌军的带领下,石丛珍从年开始种植绞股蓝,当年种植绞股蓝2亩就赚到1万多元。看到致富希望的石丛珍,第二年把种植规模扩大到5亩,让这个原本没有经济来源的困难家庭年增收4万左右。石丛珍靠种植绞股蓝不仅让大女儿顺利的大学毕业,家里还盖起了小洋楼。

晨曦下的山村空气格外清新,曲伸的通组公路穿插在一片片绿油油的绞股蓝田间分外美观。微风拂过,绿波荡漾,清香扑鼻。李从辉老人年近八旬,大清早就在地里采摘满了一筐绞股蓝鲜叶,乐呵呵的送到柯昌军的合作社卖得40元现钱。当下正是绞股蓝采收高峰期,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妇女、学童靠采摘绞股蓝都能挣到钱贴补开销。

说起绞股蓝在秦巴山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秦医瞧病没得巧,只需巴山一株草”。据史料记载秦巴药材源远流长,长期驰名中外,而经过日本等众多药学权威专家们的研究发现,产自于秦巴山的绞股蓝各项理化指标位居全球首位。所以,竹溪绞股蓝有“南方人参”之称,民间称其为“神奇”的“不老长寿药草”,“星火计划”中将其列为“名贵中药材”之首位。

绞股蓝茶性寒、味甘,长期饮用具有益气,安神,降血压的作用,是一味药食两用的名贵药材,早在明代的《救荒本草》中已有记载。用绞股蓝做的龙须茶,是选摘绞股蓝嫩芽尖,通过杀青、两次摊晾、三次烘干制作而成。优质的绞股蓝龙须茶冲泡后,汤色碧绿透明,形条细嫩,香味醇正;所含绞股蓝皂甙非常高,具有降脂不伤肝,降压不伤肾的功效。

竹溪县深居秦巴腹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孕育绞股蓝的理想之净地。全县共有5个乡镇共余农户在柯昌军的带动下,利用林边地参与绞股蓝种植。中峰镇彭裕沟村共有50多户农户种植绞股蓝,每亩年均收入在0到元不等,近30多户靠种植绞股蓝盖起了楼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这里老百姓致富的捷径和生存方式。

柯昌军做的绞股蓝龙须茶在当地小影响力,合作社年生产能力已过50余吨。为解决异地扶贫搬迁困难户的就近就业难题,柯昌军在绞股蓝茶生产车间里安排10多名困难户常年务工,产品大多批量销往北京、上海等地。如今,因绞股蓝销售商回款缓慢,现金收购绞股蓝鲜叶对柯昌军来说压力很大,迫切期望把库存绞股蓝茶如期的销售出去变现,加强合作社的资金周转。面对未来柯昌军信心满满的说:“我们做的绞股蓝茶坚决不加任何添加剂,必须保证原汁原味的品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绞股蓝茶产业做大”

柯昌军独手创富重乡亲,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只要不等、不靠、努力、勤奋,敢于向困难挑战,即使身陷困境,也能实现脱贫致富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