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碧生源的泻药终于也把自己喝倒了
TUhjnbcbe - 2024/4/4 19:21:00

知乎上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用碧生源减肥茶减肥,真的有效果吗?”下面的回答全都是减肥路上走过弯路的爱美女性们,但细看下来,简直细思极恐,这样一款打着健康的“泻药”,竟然还能拿下营收45亿的成绩。这是拿国民尤其是女性消费者当“印钞机”了么?

”原来根本就是治便秘的,别用来减肥了。”(知乎作者:乙醇汽油)

看到这你是不是也有疑问,怎么一向提倡润肠减肥的健康饮品,就成了治疗便秘的“偏方”?毕竟一提到碧生源想到的就是那句洗脑式的广告词“快给你的肠子洗洗澡吧!”但没想到这里的“洗澡”,就是这样简单粗暴的减肥方式。就像上面说到的一样,喝到你肠胃下泻,自然是洗地式的瘦身,这就已经和碧生源当初夸下的海口背道而驰了。

更有细心的人察觉到碧生源里面的配方,我们发现碧生源大部分原料都是寒凉属性:如绿茶凉,金银花寒,决明子寒,绞股蓝寒,山楂凉,番泻叶大寒。即极度寒凉的数种产品混在一起饮用,对身体肯定会有伤害。

常润茶的原料也大同小异,可以说是换汤不换药。

《中国药典》中关于番泻叶“功能主治”一栏记载的是:“泻热行滞,通便,利水。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

就是说番泻叶的功效可以通便,但严重时会引起腹泻。而决明子药性也凶猛,女性若长期饮用,轻则月经不规律,重则子宫内膜受损。有网友说,碧生源产品是在以牺牲长期健康,换得短期减肥效果”

其实目前来说市场上的减肥药或通便类的保健食品上都会有番泻叶的成分,而最开始创立这种“速效减肥药”的鼻祖就是碧生源了,这些年自诩用心只做了一件事,卖了两袋茶的碧生源创始人赵一弘,到底把碧生源做成了什么样子?

亏损1亿,靠变卖家当勉强维持

登高跌重这种事,在上市公司中已经屡见不鲜了,尤其是早些年靠短期快速资产翻倍的碧生源,此刻更变成了众矢之的。公司亏损万元,黔驴技穷的碧生源只得靠卖掉北京的总部大楼填补亏空。

碧生源这次真的是让自己好好喝上一壶。

(图源:快刀财经)

这十年的主要业绩来看,碧生源的巅峰时刻也就是停留在了年,公司财年营收达到了8.74亿元,成功在香港上市,那时候市场上还没有太多的便携式茶包,这种新的商业发现给了碧生源得以“窥见天光”的机会。

这种烟花式的灿烂很快就迎来了意料之中的落寞,根据公开信息,碧生源在香港上市9年中,有5年处于亏损的状态。年底,公司营收已缩水至3.78亿元,相比8年前已缩水60.18%。公司的市值更是从当年的56亿跌至当前的5亿元左右,市值缩水超过90%。

亏空的太多,业绩下滑之后就面临着缩减广告支出,这么一来销量上就更是持续走低,陷入死循环的碧生源就打起了已有资产的主意。据公开消息,年12月30日,碧生源以5.55亿元的价格卖掉了在北京海淀区西四环北路上的碧生源总部大厦,项所得款项净额约为5.2亿元,并在交易完成后,所得款项将有1.2亿元补充集团日常营运资金和扩张集团现有业务并增加市场投放,1.5亿元偿还贷款,余下约2.5亿元派特殊股息或用于潜在对外投资。

截至7月12日港股收盘,碧生源股票收于0.42港元/股,折合人民币不足0.37元/股,下跌5.62%,总市值6.85亿港元。面对持续暴跌的股价,不仅仅是拆东墙补西墙,碧生源不得不卖了大楼又卖公司。

(图源:中国经济网)

在年的时候碧生源就子公司出售出去了,当时公告称,公司将北京碧生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给中航拓宏,总价万元。截至年末,中航拓宏仅支付万元,余款支付已延期至年8月底。

这家成立了仅仅三个月的子公司主要经营的业务是生产和销售碧生源花草茶,但也并没有改变公司一直盈亏的局面。

碧生源公司上市就过了几年安稳日子,之后一直深陷亏损的泥潭之中,分析其原因,能造成这种惨淡现状的跟碧生源的负面消息有脱不开的关系,有一种方法搞臭自己的名声,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前面提到的“泻药”事件其实就是涉嫌利用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既然提到了广告,就不得不说说赵一弘在经营理念上坚信的致富秘诀——只要洗脑洗得好,废物都能变成宝。

砸钱营销,把消费者当“韭菜”

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是销售出身,这话不假,李嘉诚都说这一生最好的经商锻炼就是做推销员。所以销售出身的赵一弘当初也立志要把碧生源做成中国的雀巢。在产品做成之后,碧生源就开始了漫长的营销之旅。

在年,碧生源就投入万元广告费,卖出1.46亿元茶包,营业额收获1.6亿元。尝到甜头,碧生源年又投入1.2亿元广告费,销量和销售额都翻了一倍。花出去的前都是有回报的,只要是可触达的投放平台上都是碧生源那句“不要太瘦哦。”

财报显示,从年到年上半年,碧生源一共花费了7.8亿的广告费,占营业额三成,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因为花费手笔太大,碧生源还成为第43届世界广告大会的唯一产品型企业。这听起来就像是一个文科选手在数学竞赛上拿了大奖,除了让人联想到背后暗中操作,不由得让人感叹有钱真好。

但是以营销为主的碧生源早就忘了自己是一家产品型的公司。在年,食药监总局规定,保健产品的名称中不得带有功效性宣传文字之后,逼得碧生源减肥茶一度停产,最终只能改名常菁茶。这一年,碧生源首次亏损万元,同比下滑%。

营销套路已经没法带来更多的盈利,这样下去公司迟早会转向盈亏,一位重视营销而轻视研发的碧生源早已经造成了大众的审美疲劳,迅速膨胀的暴利下就是转瞬即逝的泡沫。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赵一弘自己也曾经做了个比喻,碧生源修了一条很好的高速路,但是上面跑得车太少,一辆是碧生源牌常菁茶,另一辆是碧生源牌常润茶。

产品单一,兜兜转转只能卖茶

产品越来越单一的碧生源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失去了消费者需求的源动力,后面所有的商业逻辑都是空谈,公司的走向和发展离不开掌舵人的布局,而这些年只卖茶的赵一弘的理念就是,事情要一件一件做。“专一”看起来也变成了“一根筋”,唯一不同的是,一头扎进钱眼里的人,是不会回头的。

继碧生源之后,打着“减肥”名号的保健品越来越多,碧生源品牌老化,市场空间变窄。曾经的广告效应也失了灵,碧生源只能从成本上让利以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碧生源也尝试了跨领域发展。往OTC、医院和养老产业进军。

年4月,碧生源与海正药业展开合作,代理海正药业的奥利司他减肥药产品,把减肥保健茶市场延伸至OTC减肥药品市场。

但这么多年过去,碧生源在其他领域做出的成绩也没有激起多少水花。

成也萧何败萧何

碧生源早期的成功是基于消费者的减肥理念和市场上少有竞争者,但现在碧生源不仅没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曝光出许多负面信息。

早些年的品牌认知让消费者认定了碧生源就等于减肥茶,一旦负面新闻前面砸钱做出去的广告拿下的盈利,今天都被消费者如数奉还了。更何况现在消息如此透明,消费者也不是那么好骗了,崇尚运动减肥的理念早就把这类消费智商的产品自动淘汰了。

这种近乎投机取巧的盈利模式,也注定是一杯放凉的茶,被端下桌是迟早的事。

1
查看完整版本: 碧生源的泻药终于也把自己喝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