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脾胃尤为重要,因为三焦之中脾胃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也被称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气机上下升降运动正常,都得益于脾胃功能的协调。脾胃如果正常运转,则心肾相交,肺肝调和,阴阳平衡;而如果脾胃一旦受损,五脏功能失常,就会导致邪气入侵,百病由生,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顾护脾胃,对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在开方用药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用重药,但药性却不可偏颇。因为肿瘤患者本身就脾胃虚弱运化无权,癌毒又多为热化,若是因为急补而大量用药,不顾药性,非但起不到健脾益肾、扶正抗癌的作用,反而易于壅滞气机,滋腻碍胃,郁而化热导致病情加重,所以有时候用药需重,但要选平和之品,一定要力专性平。
比如临床见胸腹胀闷、食少纳呆、口中黏腻、头身困重、便溏不爽、舌苔厚腻的患者,可配伍砂仁、藿香、佩兰、白蔻仁等芳香之品,行气之中,亦寓芳香醒脾之法,使湿邪得化,而脾气自能畅达;若患者忧思郁怒,肝气不舒,横逆犯胃,用玫瑰花、玳玳花、佛手花,以行气解郁、疏肝和胃;若上焦气滞,则辅以苏子、桔梗、薤白、枳壳,升降相宜,宽胸行气;若下焦气滞,则兼用川楝子、焦槟榔、乌药、沉香,降气顺气。由此可以看出,治疗总以中焦为枢纽,宣上达下,使三焦气机调畅。当然,具体用药还要根据辨证论治,我举个例子。
肺癌患者,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胸闷等症状检查,CT显示右肺有结节,考虑肺癌可能性较大,没有做手术、放化疗。来诊时症见:胸闷,憋气,咳嗽,咳白色黏痰,偶见痰中带血,口苦,周身乏力,自汗,盗汗,双下肢疼痛,纳可,夜寐欠安,小便夜间频数,大便不成形。舌暗红,苔白,脉弦细。辨证为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兼以清热化痰。
方以生黄芪、太子参、绞股蓝、麦冬益气养阴,充养脾肺之气;五味子敛肺养阴以止咳;白术、茯苓、生薏苡仁配伍参、芪扶助脾胃,使中州健运,肺气自生;鸡内金既可健胃以助运化,又能软坚散结,攻邪而不伤正;半夏、浙贝母、百部、白前止咳化痰散结;苏子降上逆之肺气;白豆蔻行中焦之气滞;玄参清热凉血,仙鹤草止血以治标;后续则根据患者症状辨证论治。经治疗后患者症状皆有缓解,胸闷、咳嗽改善明显,咳嗽少痰,无血,乏力、自汗、盗汗减轻,下肢疼痛改善,可正常睡眠,二便无异常。
此病例的处方以益气健脾扶正为主,兼用行气运脾、芳香醒脾,待中州得养,正气渐复,则加大解毒化瘀之力,扶正与攻邪并举,视其虚实强弱调整用药,所以能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