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健康网2月27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赖金鑫通讯员于伟)《舌尖3》没能完成拯救的族群,一条网线或许就能搞定。
春节刚过,对于深夜追剧党而言,小肚子咕噜乱叫,外卖又强行出走,什么海鲜饺子、荷花酥……通通不靠谱,低头一看,某宝上一包包囤回来的真爱小零食才最靠得住。
搜刮出年前准备的大狗粮,一包被前女友弃置的阿胶枣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
过年期间,养颜神器、小姐姐挚爱、年货界的资深网红“阿胶”再度制霸热搜。
2月18日,大年初三,国家卫计委下属的公益热线官微“全国卫生”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系列“过年期间不值得买的保健品”,其中就包括我们常说的“养颜神器”阿胶。
官微直指阿胶虽然在保健品界光环加身,段位很高,但只不过是“水煮驴皮”,而且其中的胶原蛋白也并不是人体蛋白质的优质来源,所以苦心相劝大家不要再执迷不悟了。
不过,此言一出,瞬间争议四起。吃瓜群众们恍然惊厥办公室的小姐姐们以前都是在啃驴皮?而不少中医专家看后也坐不住了,直接出面质疑,认为这是以偏概全,未免太“简单粗暴”。
广东药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忠奇就发文指出,把“阿胶=水煮驴皮=胶原蛋白”的做法,就像把“茅台等同于酒精”一样,已经不能用偏激和任性来形容,简直就是“无知”。
中国中药协会近日也针对此事组织了专家研讨,指出阿胶的疗效毋庸置疑,未经考证轻易否认阿胶的功效有违科学精神,并认为群众在甄别网络信息时,应当更加理性,切勿跟风盲从。
就在昨天晚上,“全国卫生”也终于发布了一条致歉声明,承认因为审核不严,造成了公众的误解,承诺今后将进一步严格管理,规范流程。
这番争论似乎就此告一段落。不过,仍然值得我们思考的是,阿胶为什么会引发这么大的争议?在中医专家眼中,阿胶又是怎样的一种药物?让我们听听业内有名的辨药专家怎么说的。
养颜神器是“水煮驴皮”?
最早的时候是用牛皮做的
首先,阿胶真是“水煮驴皮”吗?这个问题,其实翻翻版的《中国药典》就能找到答案。
阿胶,也叫驴皮胶,确实是用马科动物驴的干燥皮或鲜皮经过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作为一种有效药物,它的主治范围包括补血滋阴、润燥、止血,对于血虚萎黄、晕眩心悸、吐血尿血的患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所以说,阿胶的作用不在补蛋白养颜,而在于补血治疗血虚。这一点,广东药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忠奇在他的文章《阿胶是“水煮驴皮”?无知!》中就已经说得足够清楚。
“阿胶临床用于治疗‘血虚证’多年,改善血虚证的疗效确切。”他写道,某些专业人士不清楚中医基本概念,一味误导公众阿胶用于治疗贫血,实则谬也。
西医中的补血和中医里的补血其实是两个概念,西医补的是“贫血”,而中医补的则是“血虚”。贫血的人往往体内的血红蛋白很低,而血虚证的患者则并不一定如此。他们容易经常性地出现面色淡白、头晕眼花等症状,背后的原因其实是饮食不合理、过度疲劳或是失血过多。而阿胶在这类症状的改善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其实,阿胶入药治病的说法相当久远,说起阿胶最容易让人想到的就是“东阿王”曹植。这是因为阿胶最出名的品牌是东阿阿胶,而曹植的封号则是“东阿王”。相传曹植从小体弱多病、骨瘦如柴、面无血色,没想到来东阿不到半年,情况就大为好转,红光满面,一下子就精神起来了,而这背后的功臣就是阿胶。
在长诗《飞龙篇》中,曹植也写道:“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说的就是阿胶“还精补脑”的奇效。
所以说,虽然阿胶的原材料是驴皮,但也不能简单地将阿胶简单地定义为“水煮驴皮”。况且,最早的阿胶并不是用驴皮熬制的,而是牛皮。
成书于汉末的《名医别录》中对此就有过相关记载,阿胶为“煮牛皮作之”。直到五代至宋朝的“牛皮之禁”,驴皮才慢慢取代牛皮成为正主。
而用牛皮制作的阿胶则被称之为“黄明胶”,它的补血、止血作用没有阿胶强,而且食用者容易上火,价格也是天差地别。
专家:中药绝对不能用单一成分判断药物好坏
指望网红小零食“养生”真的不太靠谱
将阿胶简单看做“水煮驴皮”的做法,国家级名老中医药学术继承人、医院原中药房主任钱松祥也认为是不恰当的。
“中医药是几千年来在临床得到验证的,中医药理论讲究辨证施治,因此绝不能用某一成分或某一数据判断药物的好坏。”他说。
作为行业内有名的辨药专家,他还向浙江在线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就像人参中的主要成分是人参皂苷,保其含量最高的是参须,也就是说参须的疗效要好于参身,这肯定是不对的。因为在临床上,参身的效果显然要强于参须。”
此外,南方还有一种植物叫做绞股蓝,它里头人参皂苷的含量比人参中含量要高好几倍,如果以此就说绞股蓝的养生作用要比人参要强,肯定是不恰当的。
绞股蓝所以说,中药绝对不能用某一成分衡量好坏,中医药与西医药是两个学科,不能用西医药的标准来管理中医药,而这在《中医药法》里面也有明确规定。
说回到阿胶,作为备受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