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乐清
他学有所成,选择回归家乡教书育人,培养了1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他常年奔波在湘西田间地头,致力于作物栽培和技术服务,帮助数十户农民脱贫致富迈入小康。
他就是刘世彪,保靖县人,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吉首大学猕猴桃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植物学、植物资源学、民族植物文化、中学生物教学论等教学和科研工作。
这位有着35年*龄的老*员,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为*的事业奋斗终生的长歌。
“学生不超过老师,
社会怎么进步”
对待教学工作,“严格”是刘世彪的标签,“为了学生”是他的座右铭。在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刘世彪担任本科生《植物学》和《教师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多门硕士、博士生课程和科研指导。
与大学自由自主的学习管理方式和理念有所不同,刘世彪更倾向于高标准、严要求,对自己对学生都容不得一丝马虎,他用广博的知识、幽默的谈吐、高超的技能使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妙趣横生,他的课深受学生欢迎。上《植物学》时,他要求每个学生要栽培一种植物,当植物长成时他开“斗草大会”,让学生们讲解这种植物的生长发育习性和栽培心得,以此拓展知识面和训练植物学技能,并给优胜者发奖。
刘世彪在严厉的同时又爱生如子,热情主动为大学生提供实验场所和课外指导,时刻关心着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他利用自己积攒的人脉和学术资源,鼓励和推荐30多名本科生考上心仪高校的研究生,推荐多名研究生进入更好的科研机构进行联合培养,甚至毕业后还牵挂着他们的出路,帮助落实工作岗位。他说:“虽然我现在是一名大学教授了,但我真心期盼我的学生将来一定要比我优秀,比我厉害。”
刘世彪连年指导学生的生物学野外实习,在炎热的夏季,与学生们一起跋山涉水,顶着烈日,手把手教学生采集标本和鉴定植物,认真回答学生的每个疑问。他会诱导学生去闻“鸡屎藤”的臭味,看到大家难受的表情,他则开怀大笑,说这样才能对植物分类有印象。实习要走一整天的路,他中午就和学生们就着老干妈啃馒头。忙碌一天后,回来则与学生们席地而坐,指导制作标本。
刘世彪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教师的价值体现在学生身上,学生不超过老师,社会怎么进步”。为此,他多年来免费提供实验材料和经费指导本科生在实验室进行课外科研活动和教学技能训练,指导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然而,看着这些优秀的学生,刘世彪往往轻描淡写地说:“这些跟我没多大关系,都是学生自己努力搞出来的。”
“挤出时间,
成果就有了”
年,从吉首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在保靖民族中学工作的刘世彪立下目标:“我要继续学习,才能走出湘西,创造更宽广的人生价值。”于是,他白天写教案备课教学,晚上则在筒子楼里微*灯光下潜心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年他成功考入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就读植物学专业,三年后获取硕士学位。一如既往的学习态度和坚持也让他在三年内于西北大学取得植物学博士学位。以前,心里总有声音告诉刘世彪要走出去,但真正学有所成的时候,心里又响起一个声音告诉他:要回去!就这样,刘世彪回到吉首大学任教。
在吉首大学第十一栋教学楼,深夜里还会有几个窗户里亮着明亮的灯光,在亮着灯的房间里就有刘世彪忙碌的身影。二十年如一日,刘世彪几乎全年无休地忙碌着,不是奔波于教室忙于教学,就是在实验室指导学生,或是在湘西的农田奔走。即使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一年间,他还惦记着国内的科研,通过电话和邮件指导研究生和团队积极开展工作。
多年来刘世彪积累沉淀了自己的科研秘诀:“挤出时间,少玩多搞,成果就有了。”刘世彪加班是常态,有时太累了,眼皮打架,下巴不小心就瞌桌上。有时眼镜没摘趴在桌子上小憩就睡过去。一次,刘世彪和学生一起在实验室做实验,快到中午,刘世彪催促学生先去吃饭,别耽误了下午的课。晚上11时,一名学生发现书本忘在实验室,抱着碰运气的心理来取书,正看见刘世彪匍匐在实验桌上睡着了,旁边还放着没动几口从食堂打包回来的盒饭。学生叫醒了他问:“老师,你怎么还没有回去,也没有把饭吃完。”刘世彪端起桌上的盒饭,狠狠地扒拉几口,一边咀嚼一边说:“我想着把事情搞完了再休息,饭冷了也不是不能吃。”日积月累的习惯,让刘世彪养成了火急火燎的性子,不能浪费时间,事情要趁早解决。
20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刘世彪主持了两个国家自科基金、10余个省州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6部、发表包括SCI在内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数十篇,获得10个猕猴桃等植物新品种权和专利以及4项省级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奖。
“服务农民,
皮鞋教授要不得”
“做科研是辛苦的,但是当你坚持下来,取得了一定成绩,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时,就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将所学理论知识播湘西土地上,帮助湘西人民获得美好生活是刘世彪的愿景,虽劳累但却又无比快乐。
在担任湖南省猕猴桃产业协会副理事长、湘西州猕猴桃产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吉首大学武陵山猕猴桃研究中心主任,以及湖南省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的时间里,刘世彪一直致力于科技攻关和学术合作,致力于精准扶贫和农业科技服务。
为了下乡服务,刘世彪将家用10余年的白色小轿车变成了下乡专车,走过了湘西吉首、保靖、花垣、凤凰、古丈、泸溪、龙山以及张家界桑植等县市和村庄。他与省内外15个农村基地和合作社建立了技术服务关系,策划和帮助成立5个专业合作社,每年下乡进行果树和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50余次,编写和发放技术材料和小册子余份,为村民以及所在村庄进行无偿的猕猴桃、八月瓜、罗汉果、绞股蓝、*精等经济作物和中草药栽培和加工技术指导,帮助80余户农民脱贫致富,和果农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刘世彪的农民朋友常常给他打电话说去地里看看,他便会暂时停下手头的工作,行李也没有收拾,就开车奔往目的地。他觉得如果村民有事找他,必然不是小事。他常对学生说:“村民这里的事一耽搁,那就耽搁了一年的收成。猕猴桃就是我的崽,也是果农的命根子,我肯定要时刻关心,一不小心夭折了,谁赔我,谁赔给村民?”后来,为了方便,刘世彪就在学院的园子里开了个小果园,种上绞股蓝、猕猴桃等植物,寒来暑往,他像个老农一样随时观察、除草、浇水和修剪。以此为源头,米良二号、贝木、湘碧玉、湘吉红等猕猴桃新品种生长在了湘西的土地上,扶苗上架快速装卸装置等专利也实际运用在湘西大地上。
刘世彪不计报酬,不怕脏累,在杂草丛中行走,在田间地头试验,在泥巴堆里指导,累了就席地而坐,渴了就喝山泉水,鞋和裤子沾满了乱七八糟的泥泞子也不在乎,村民便送给他一个“泥腿教授”的称号,大大咧咧的他听了哈哈大笑。他常对学生说:“服务农村农民,皮鞋教授要不得,不接地气搞不好。”近年来,他与湘西老爹公司、湘泉药业公司、桑植县箬竹公司、怀化新科创公司、贵州修文猕猴桃公司、广西资源县猕猴桃公司也建立了深度的技术合作关系,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湘西人民的幸福生活奉献一份力量。
随着吉首大学生物科学馆的发展,年刘世彪承头建立了湖南省武陵山生物科学科普基地。他带领学生采集、制作和鉴定生物标本,积极策划和进行生物科普宣传活动,现已经在吉首大学校园内多次举办了生物摄影展、生物标本展、科技活动周等系列科普活动。他与同事每年两次组织科普团队带着生物标本和宣传展板深入湘西乡村集市和中小学校开展生物科普宣传,助力教育扶贫,使吉首市、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凤凰县等偏远山区的孩子和村民开阔眼界,获取现代生物科普知识。
孜孜不倦搞科研是刘世彪的学术追求,而利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帮助湘西人民是他深层的目标。刘世彪借助吉首大学这个优秀的平台,成为一名好教师、好*员,他无意选择舒适的“诗与远方”,决意扎根湘西这片热土,在乡村振兴中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组图片均由吉首大学提供
本文来源:团结报